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股四头肌腱断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有关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股四头肌腱断裂的报道甚少。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四头肌腱断裂的发生率及其转归。方法:在一组23800例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群体中,术后24例发生股四头肌腱断裂。另10例在外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股四头肌腱断裂。因此,研究对象共包括34例患者,所有患者至少随访2年。11例患者为股四头肌腱完全断裂,余23例为部分断裂。结果: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股四头肌腱断裂的发生率为0.1%(24/23800)。7例肌腱部分断裂的患者经非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满意。1例肌腱完全断裂的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效果不满意。在外院经手术治疗的10例肌腱完全断裂的患者中,4例发生修补肌腱再次断裂,4例效果满意。经手术治疗的16例肌腱部分断裂的患者中,仅有1例发生术后肌腱的再次断裂,12例效果满意。在总共手术治疗的26例患者中,有11例发生了术后并发症。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在股四头肌腱完全断裂的11例患者中有7例结果较差,并发症发生率高,而经非手术治疗的股四头肌腱部分断裂的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且预后较好。可信水平:预后性研究,Ⅳ级。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相似文献   
2.
背景:虽然椎间cage已被广泛应用,但关于人类脊柱cage内所含组织的组织学资料却很少报道。本文旨在描述从人体取出的、临床失败的椎间cage内容物,以及关于cage内植骨类型对骨质存活的影响。方法:对78枚取自48例患者体内的cage进行分析:其中碳纤维cage8枚,金属螺纹cage70枚。有植骨资料的67枚cage中,56枚为单纯移植自体骨,6枚为局部自体骨加脱矿物质骨基质植骨,4枚为同种异体骨植骨,1枚单纯脱矿物质骨基质植骨。导致取出cage的原因包括融合不良、cage位置不良或术后移位、脊柱损伤(融合节段的压缩骨折)、腰痛、进行性椎关节退变强直、神经根受压和(或)感染。cage置入时间平均为22个月。对每个包埋在cage中心的部分进行不脱钙切片观察,对被存活骨、坏死骨、纤维软骨、透明软骨、纤维组织及移植替代物所占据的邻近区域进行直观评估。碎屑微粒通过半定量的评分系统进行评估。结果:在78枚中有71枚cage内容物显示有组织学存活的骨组织,有血管长人证据,说明移植骨已融合。存活骨所占的区域范围平均为44%(范围,0%~80%)。虽然有些cage中有相对较大的皮质植骨块,但仅有微弱的新骨形成迹象。在这些cage中,纤维软骨成分占50%。失败cage的植骨块间存在小的纤维软骨缝隙,提示cage松动。另外,78枚中有31枚cage发现植骨区域内有≥5%的范围被透明软骨占据,这可能是来源于椎体终板或小关节面。结论:本研究并非检验cage及植骨的效果,而是通过研究透明软骨及纤维软骨在这些失败病例中的发生率,来说明植骨及植骨部位的准备对最大限度地提高植入骨融合的重要性:可信水平:治疗性研究,Ⅳ级[系列病例(没有,或历史,对照组)]。进一步可信度参见作者介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单开门”揭开式椎板整块切除、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极重度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 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治疗极重度颈椎OPLL 16例患者资料,男13例,女3例;年龄45~74岁,平均56.5岁。15例神经功能损害与头颈部活动有关(如打喷嚏、咳嗽、过伸颈部等),1例诱因不明,神经症状均持续加重。术前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Score, JOA)为(7.1±1.8)分。术前CT扫描示骨化的后纵韧带平均占椎管矢状径的83.7%。患者均接受后路椎板整块切除、颈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结果 手术时间为80~150 min,平均130 min;出血量为150~600 ml,平均300 ml。1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4年,平均(24.4±10)个月,术后2周、3个月、末次随访平均JOA评分为(13.2±1.7)分、(13.5±1.6)分、(14.1±1.5)分, 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61.6%、64.6%、70.7%。术后1例伤口形成血肿,1例发生脑脊液漏,3例肩背部疼痛。术中、术后未见深部感染、神经功能恶化、椎动脉损伤、内固定失败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颈椎“单开门”揭开式椎板整块切除术对脊髓干扰小、安全性高,结合颈椎弓根螺钉固定能够稳定减压节段,维持颈椎曲度,可用于重度颈椎OPLL合并颈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 骨软骨损伤常见且修复困难,本研究探讨采用软骨细胞外基质(CECM)与脱细胞骨基质(ACBM)为材料制作新型组织工程骨软骨双层支架的可行性,并检测其联合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修复犬膝关节负重区骨软骨联合缺损的疗效。 方法 ⑴新型组织工程骨软骨双层支架的骨部分以犬松质骨制备的ACBM为原料,软骨部分以人CECM为材料:将天然软骨粉碎成微丝并脱细胞处理后配成30 g/L的乳状悬液,将ACBM浸于盛CECM悬液的模具中,采用冷冻冻干法制备CECM/ACBM双层支架并交联。进行组织学、扫描电镜、Micro-CT观察,测定支架孔隙率,采用MTT法分析支架浸提液毒性。⑵ 将成软骨诱导的BMSCs种植到双相支架上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体,并以此复合体修复犬膝关节股骨髁负重区骨软骨缺损,分为细胞-双相支架组(实验组)和单纯支架组(对照组),分别在3和6个月时取材,根据大体、组织学、生物力学、生物化学、Micro-CT等检测结果进行半定量或定量评估。 结果 支架评估:组织学显示双层支架去细胞彻底,无细胞碎片残留;CECM部分番红O及Ⅱ型胶原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扫描电镜及Micro-CT观察显示支架内孔洞相互贯通呈海绵状,CECM部分孔径(155±34)μm,孔隙率为91.3%±2%;ACBM部分具有天然骨的孔径和空隙率,骨软骨部分结合良好。MTT法显示,不同浓度支架浸提液与对照培养液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修复犬膝关节骨软骨缺损的实验中,结果显示两组以纤维软骨或透明软骨对缺损有不同的修复,大体以及组织学评分表明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生物力学测试表明6月实验组修复软骨的刚度为正常膝关节软骨的70.1%,与生物化学分析结果一致;软骨下骨的刚度达到正常膝关节的74.96%。Micro-CT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软骨下骨重建不具备明显差异。结论 CECM /ACBM骨软骨双层支架保留了骨、软骨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具备良好的孔径和孔隙率,骨-软骨两层间结合良好,无毒,生物相容性良好,可作为支架载体用于组织工程骨软骨复合体的构建。骨软骨双相支架复合成软骨诱导的BMSCs能成功修复犬膝关节负重区的骨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析原因并探讨早期防治的方法。方法:回顾天津医院首次接受颈椎前路手术患者480例,平均随访28个月。结果: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3.1%,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为8.4%,术后血肿为3.3%,喉返神经麻痹为2.5%。结论:术后吞咽困难、血肿和喉返神经麻痹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仍能够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种涛  金鸿宾  张继东  谭勇 《中国骨伤》2010,23(8):595-597
目的:评价四磨汤口服液对稳定性胸腰椎骨折胃肠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2005年5月至2008年7月,将81例稳定性胸腰椎骨折患者按入组先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治疗组男32例,女9例,年龄21~55岁,平均(47.19±5.18)岁,病程1~45 h,平均(7.83±1.29)h;对照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20~54岁,平均(46.31±3.72)岁,病程1.5~43 h,平均(8.15±1.63)h。治疗组服用四磨汤口服液,对照组给予新斯的明双足三里穴封,比较两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结果:治疗组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7.27±3.14)h明显短于对照组(10.12±3.62)h;治疗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15.39±13.70)h明显短于对照组(24.02±18.11)h;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后胃肠功能障碍的恢复,两种方法治疗均有效,但四磨汤口服液疗效优于新斯的明,并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黄韧带超微结构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5例腰椎骨折患者及6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黄韧带组织超微结构的研究,探讨其组织结构方面的变化特征及其与腰椎退行性疾病间的关系,讨论其在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病因学意义。方法:应用光镜及透射电镜和扫描叱镜观察上述标本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黄韧带组织显示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弹力纤维成分减少,胶原纤维成分增多。中央部分组织表现出有合成活性的成纤维细胞及软骨化生的形态学特征。侧隐窝部黄韧带表现出纤维软骨的特征。结论: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的黄韧带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软骨化生及纤维软骨化的退变特征。这些改变降低了其弹性。这些超微结构的变化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病理过程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对深低温冷冻保存的同种异体骨关节在与宿主骨结合部行部分脱钙处理对其与宿主骨愈合的影响。方法从健康新西兰兔截取近端桡骨骨关节2cm,去除软组织及骨髓组织,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实验组行桡骨骨关节远端5mm部分脱钙:4℃下桡骨骨关节远端5mm浸入0.6mol/L HCl中脱钙4h,去离子水反复冲洗;对照组不行脱钙处理。用10%的二甲基亚砜浸泡30 min后,冷冻保存1月后使用。在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近端造成2cm骨关节缺损模型,左侧为实验侧,右侧为对照侧,分别移植深低温冷冻并且远端部分脱钙的异体骨关节以及单纯深低温冷冻的异体骨关节。在术后1、2、3个月时做大体标本、X线、ECT以及组织学检查,观察异体骨关节与宿主骨结合部。结果实验组X线和组织学评分在术后1、2、3个月时均高于对照侧,差异具有显著性。ECT显示术后第1个月骨代谢活跃,2、3个月有下降趋势,实验侧部分脱钙段骨代谢高于周围骨及对侧对照侧。结论在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骨关节与宿主骨结合部行部分脱钙有利于异体骨关节与宿主骨的愈合,适合大段骨关节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9.
背景:传统的结构性天然骨脱细胞的方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目的:用新的理化方法对结构性骨块进行脱细胞处理制作新型骨支架材料的可行性,并检测其理化性能.方法:以股骨头负重区结构性骨块为原料,高压水枪冲洗,继而利用Triton-100、脱氧胆酸钠等进行脱细胞等理化处理,制备新型脱细胞骨基质材料,并对支架进行大体、组织学、扫描电镜、Micro-CT观察、生物力学等相关检测.结果与结论:新型脱细胞骨基质材料保留了骨的细胞外基质成分,脱细胞彻底,扫描电镜及Micro-CT观察显示支架具备三维多孔网状结构系统,具有天然骨的孔径和孔隙率;生物力学测试脱细胞组支架的弹性模量为(552.56±58.92) MPa,强度为(11.34±3.49) MPa,与新鲜骨的弹性模量及强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可作为骨组织工程支架的良好载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钙调蛋白μ-Calpain在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成年SD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Western-blot技术检测模型建立后2h、6h、12h、24h、48h及72hμ-Calpain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μ-Calpain特异性底物α-IISpectrin的降解,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后2h,损伤段脊髓μ-CalpainmRNA的表达开始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h后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h达峰值(P<0.001),72h后仍有μ-CalpainmRNA的表达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建立后2h损伤段脊髓μ-Calpain蛋白增高,48h达峰值( P<0.001),72h后μ-Calpain蛋白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α-IISpectrin降解在模型建立后2h即出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72h后有少量α-IISpectrin残留。结论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后,μ-Calpain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对其特异性底物α-IISpecrin进行降解,参与了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